当前位置:主页 > 建言献策
用人的切身体会出发“双难怪圈”因何造成发表时间:[ 2023-01-16 00:32]  来源:[未知 ]  浏览次数:[ ]
  「懂農業、懂旅行、懂運營的,都缺!」「農場環境好,薪酬也不低,大學生為啥不愛來?」「咱們企業缺技工、缺管理人才。」      1月13日上午,湖州代表團審議期間,幾位來自不同範疇和工作的代表,不約而同為一件事憂愁——缺人。   
  「強村公司工作人員多是村幹部和年長的鄉賢,亟需一批有專業常識、有管理經驗的人才加入。」講話時,省人大代表、南潯區善璉鎮觀音堂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楊國琴吐露苦惱。為了招人,村幹部給全村142名大專以上學歷、23至33歲的年輕人逐個打電話、問誌願,發現其中僅25%留在區裏,想回村的少之又少。      來自吳興區教育局教學研究與培訓中心的郭美陽代表也深有感觸。調研全市書法教育現狀時,她發現瓶頸之一的便是缺教學人才,「三縣兩區,僅安吉有4名專職書法教師。」      招人難,留人也難。「去年咱們向全國宣布『魯家農創令』,約請青年人才到18個家庭農場創業工作,但眼下,10多名大學生走了大半。」省人大代表、安吉縣遞鋪街道魯家村黨委副書記、村委會主任裘麗琴很是慨嘆。      巧的是,這一問題,也在嘉興代表團引起關註。省人大代表、天通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監事會監事邵峰說,中層專業技術人才具有一定立異才能後,大多想往大城市走,增加了縣域企業高質量發展難度。      然而,一邊各行各業喊著「人才荒」,一邊卻是「工作難」頻上熱搜。2022年全國普通高校結業生規劃高達1076萬人,創歷史新高。去年11月全國鄉鎮查詢失業率達5.7%,工作壓力不小。      「雙難怪圈」,因何形成?從鄉村用人的切身體會動身,裘麗琴代表認為一大原因是兩邊需求存在結構性對立,「咱們等待年輕人酷愛鄉村、常識面廣、才能拔尖,盡快為鄉村發展翻開局面。但說實話,結業生從初出茅廬到獨立自主,需要一段時間。年輕人對回村工作也有顧慮,憂慮社交圈子小,也憂慮塵俗眼光。」      對此,代表們有何主張?「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施行縣城承載才能提升和深化『千村示範、萬村整治』工程,這些年省裏也大力開展『兩進兩回』,推動了青年回農村、鄉賢回農村,但政策普惠性和精準性仍需加強,一些優惠、補貼措施落地不能『卡』在年紀和學歷上。」楊國琴代表主張,可以參閱教師培養形式,探索鄉村復興人才定向培養機製,鼓勵更多年輕人結業返鄉工作。   
  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省人大代表、安吉技師學院電工技師楊應政講話時也提到學生常識才能與企業實踐需求不匹配這一現實。      他關註到,在促進高質量工作方面,政府工作報告強調要「深化工作技能培訓」,「主張各地出臺細化計劃,立異校企合作機製,支持工作學校開設更多『人才定製』班,強化專業設置和工作崗位、課程體系和工作標準、專業教師和技術人員、實訓基地與出產車間的精準對接。」      「高端人才哪裏都缺,咱們可以改變思想,在原有人才培養上多下功夫。」邵峰代表主張,各地經過資金補貼等方法,鼓勵省內高等院校發揮優勢,把企業人員繼續教育作為學校教育工作的重要內容,比如以設區市為單位,分工作或區域舉辦工程碩士班,助力緩解「人才荒」。
民生关注更多
点击排行